來到灣仔為何還刻意要去尋找這間藍屋?到底這間藍屋有什麼特別呢?這間藍屋已被香港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它是一棟具有八十多年歷史的戰前唐樓!為何被稱為【藍屋】?據說70年代進行維修的時候,剛巧油漆工人手上只有藍漆,因此藍屋一直以【藍】聞名。
其實這裡除了藍屋,旁邊還有黃屋,橙屋。
2007年香港慈善機構在藍屋地下店鋪開設“灣仔民間生活館”。由於灣仔民生館下午一點才開始,如果想參觀的朋友,建議下午才來參觀藍屋也同時可以參觀“灣仔民間生活館”。因為從這裡你可以了解灣仔的歷史故事。
屋子的橫梁,樓梯,扶手等不少內部的部分還保留著原先的木製結構,樓梯間的牆壁,窗戶同樣是木才製造的,在香港實在是罕見。
雖然藍屋的外表吸引,但是屋內的基本設施還是不完善,樓梯沒有燈,居民經常要摸黑上樓,而且沒有充足的食水供應,最重要裡面是沒有廁所的,對居民來說是十分不方便。從屋子的外表看起來,幾乎還有居民在居住的,不知道他們是如何上廁所的呢?
平時應該有不少遊客的到訪,所以在樓梯下都放置了一個告示牌不允許上樓打擾到正在居住的居民。
藍屋的歷史和發展:-
藍屋原址曾是一所醫院,樓高兩層,在過去百多年,它經歷的變化十分大,但同時亦見證?灣仔的變遷!
1872年:在政府差餉徵收冊中,這幢建築物名為「華佗醫院」,亦稱為「灣仔街坊醫院」。
1886年:華佗醫院關閉後變成用作供奉「神醫華陀」的廟宇。
1920年代:廟宇拆卸後,重建成為現在四層高的建築,地下為「華佗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藍屋三樓和四樓是「一中書院」校址,這是戰前該區唯一的英文學校;而「鏡涵義學」則租用二樓,為該區的小孩提供免費教育。
1950年代:華佗廟由黃飛鴻的徒弟林世榮的姪兒林祖所開設的武館取代。
1960年代:林祖的武館再改成為其兒子林鎮顯的跌打醫館,並一直經營至今。
1997 年:政府利用水務署剩餘的藍油將石水渠街72、72A、74髹上現時所見之藍色,因而稱為「藍屋」。
2007年:灣仔聖雅各福群會在藍屋地下的地鋪開設灣仔民間生活館,展出舊時灣仔民間的生活用品。
另外, 現在建築物內仍有居民居住,部分住戶需共用廚房,是香港少數仍住有居民的歷史建築物。
這間鐵打館還一直保留著原有的風貌,真的很有黃師傅情節的畫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